從1978年作出“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歷屆三中全會上的“決定”,都決定了什么?一起來看——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
偉大轉折,改革開放啟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領導機構,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云為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
以城市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方針政策;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8年:十三屆三中全會
治理整頓、深化改革
1988年9月26日-30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
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
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1998年10月12日-14日,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8年:十九屆三中全會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2018年2月26日-28日,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19年7月5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召開,習近平講話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2024年:二十屆三中全會
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范圍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后將文件稿提請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

